close
以前唸書時最怕人家問我一些問題
「你在社團都學到什麼東西啊?你們都服務什麼?」

每每遇到這種問題時我不是傻笑裝白痴,就是一律回答「很多啊!」
您能完整的說出您在社團學了多少東西?不可能!能說出來多少?
問一位從美工、海報卸任的幹部,他會回答「海報、卡片」
可是如果問一位大隊長或是服務隊隊長、委員,他們又會怎麼回答?
我猜,八成也和我一樣,不是「莊孝維」就是…「很多啊!」
猶記得一位我所敬重的社團學長曾經頗具禪意的告訴我…

「哪裡最苦,哪裡的甜蜜回憶就最多!」當時還是小小幹部的我總是覺得很扯。

「拜託!既然很苦,那怎麼會有甜蜜回憶?苦中作樂?我的意境沒那麼高!」
一直到畢業後也沒在意這一句話,前年的一場畢業隊友聯誼會
看到當年一起共患難的伙伴一個個結婚、生子、當大老闆…
正當大家聊天聊的忘我的時候,我然發現,大家都在提「當年勇」
不是說當年冬天出隊洗冷水,就是被小學生玩到快脫肛
再不然就是誰誰誰煮出來的菜連狗都不吃…
看大家那眉飛色舞、開心激動的表情,那塵封已久的一句話又重回了心中
是的!「哪裡最苦,哪裡的甜蜜回憶就最多!」

回想了那麼多年來的社團林林總總,只為了自以為的「服務」
充滿了史懷哲般悲天憫人的心情和一票志同道合的伙伴上山下海
那時的日子很苦,吃不飽、睡不好、沒有電視、沒有便利商店
那段日子彷彿大家都在比「慘」
生活越慘的就代表服務成果越豐碩
而所有的幹部也似乎都以製造「悲慘世界」為職志
不要否認!對吧!被我說中了吧!你們這些人…呵呵!
不要說別人,當年我也是如此!
值星官不但臉黑、心黑,連吐出來的口水都是黑的!
一群人懷抱著理想經過了一學期的磨練與學習
在寒暑假到基層地方進行社會服務的工作
我想每一個人都不會懷疑下鄉服務的目的
但回頭看看,我們又作到了哪些服務?
曾經有一次機會與一些也在從事社會服務的前輩們接觸
剛開始時,說真的,還滿臭屁於自己的「服務成效」
怎樣!我到過台東山區原住民部落服務!
我可以一次帶800個小朋友的營火晚會!
我曾指揮120頂的育樂營帳蓬搭建…

怎樣!會怕喔!會怕就好!…

座談中有一位年紀很大的長者說出了他的經驗

「我教我的鄰居怎麼養盆栽」

哇哈哈!盆栽啦!我有沒有聽錯?果然是老人家作的服務工作
當時我的心裡真的是這麼想的
後來小組分享服務心得,我當然說得很精采…

「要離開時,小朋友哭紅了雙眼,每個伙伴都被小朋友包圍著要簽名…」

當然!說完了後立刻獲得滿堂的喝采,多光榮啊!
輪到老伯伯了
他只簡單的說著
「…整條街甚至是整個社區的走廊柱子上都開著盆栽鮮花…」
走在路上不會無聊,可以到處觀賞,可以到處教人種花」

「就這樣啊!」我心裡想!……

「花有啥好看的」……

散會前和老伯伯寒喧了一下,他握住了我的手說著

「我很替那一些小朋友高興,他們一定很感謝你們,而且會一直記得你們!」

當場我就傻了!小朋友們?

我帶過的小朋友?

誰是小朋友們?

他們在哪裡?

天曉得!

那一剎那,我說了一句顛三倒四的話

「您的花比我的小朋友還棒耶!」。


民國五、六十年,大學生了不起
因為全台灣沒有多少個,又適逢國家的中美斷交困境
於焉有了大學生愛國下鄉服務,當時傳媒管道缺乏(電視機仍不普遍)
因此大學生就自己編了舞蹈、排了戲劇到鄉村服務幼童與村民
因為大學生稀有,所以各場活動皆爆滿,因為新鮮,所以傳為佳話
時空演變至此,台灣何處為「鄉下」?大學生何時「稀有」?
聯歡晚會當然敵不過白色巨塔與金三順!育樂營自然也比不上魔獸世界!
我們有著絕對滿腔的服務熱誠,我們可以無條件的付出
但事實上,誰付出的比較多?
當地的學校要提供教室、操場、廚房甚至是老師宿舍
當地的警察要注意我們的動向
家長以及學校老師擔心參加活動的小朋友安全
我們用的水電、瓦斯開銷費用…
結果是我們服務了當地亦或者是當地服務了我們?
三、四天的育樂營我們給了小朋友什麼?

不要告訴我「歡樂」,如果我們帶育樂營的目的只是送歡樂
大家需要受訓三個月?需要野訓?需要這樣子被操的七葷八素的?

我們的使命似乎應該更高更遠才對!

服務的精神與本質是絕對不能變的;但其方式應該隨著時間而調整
想一想,還有多少人對所帶過育樂營的小朋友仍有聯繫?
是不是通信一陣子後就音訊全無?

當初對你的離別依依不捨而紅了雙眼的小朋友,你還記得嗎?

你還記得你交(教)給了他們什麼?

服務,是不是只能圍繞在小朋友的身上?

在結束研討回台中的車上,我不斷的反問自己
我所認知的「服務」出了什麼問題?
時代的改變,需要被服務的族群已經不再侷限在「鄉村」了
在台灣的鄉村,你可看到依山傍水的高級別墅卻不容易尋找到一大群小朋友
我們印象中的溫暖人情味小巷已經被動輒上百戶的大建築物所取代
聯歡晚會已經看不到攜老扶幼的場景,取而代之的是喧鬧的幼童身影
我們不努力嗎?

不!絕對不是!

我們只是承襲了「社團傳統」,只是尊重了「社團倫理」
也是因為如此,思考鈍了、我們的嗅覺不再靈敏
「服務」=「幼童」
「幼童」=「育樂營」
「育樂營」=「玩樂」
「玩樂」=「大地遊戲與闖關」…

我們的重點不曾轉移過,長久以來一直如此
儘管物換星移
近來的觀念一直停留在「反安毒」「環保」「團康」…有錯嗎?
 
只要有服務的心,沒有一樣是錯的!只要內心滿溢,就足以驕傲
社會還這麼需要我們帶領大家認識何謂「安非他命」
需要教導他們哪一種垃圾可以回收?
你可以這麼解釋

「多教一次,搞不好可以減少一個人吸毒;可以多救一棵樹」…

沒錯!只要有服務的心就沒錯!但有多少人願意再聽這種東西?
宣導式(教條式)的服務項目是否適用?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兩種狀況

「各位小朋友,安非他命長什麼樣子?大家看一下大姊姊貼在黑板上的海報照片…」

「各位小朋友,我們住的地方叫西屯區,這個屯字又是什麼意思?」

「來,大家看一下大姊姊貼在黑板上的台中市地圖海報…」
服務性社團能為社會群眾服務多少事?
如果你的回答是「很多」,那你是高估了自己
因為你不見得可以教民眾養魚、種蘭花、刻印章、彈鋼琴、打太極拳…來提昇他們的生活品質

再想一下
嗯…是不是又掉到了死胡同裡了

你會不會反問自己
我會團康、美工、野營……那我還會什麼?
你不會的很多,可是「國標社」會跳國際標準舞啊!
「國醫社」穴道按摩、中藥材、藥膳常識可是一流的!
你不必辛辛苦苦的到很遠的地方去服務
只要你知道如何服務,遠征台東是服務,到隔壁的西屯國小或是社區也是服務
異業結盟不只是商業上可以用,運用在社會服務工作上一樣可行

你有硬體(技能),我有軟體(流程設計)

當我們同在一起,從0歲到100歲都可以是我們服務的範疇
從校內的師長、同學到遠在地球的另一端人類都可以納入我們服務的範圍
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共存共榮才是趨勢
幾年前原本屬於靜態的學藝性社團已經走進鄰近的小學了
對小朋友的服務從美工實作到天文常識,從書法認識欣賞到利用蘿蔔刻印章
生活化的服務,休閒化的教學是趨勢,喚起地方文化特色與覺醒是任務

而服務性社團是否還停留在非團康、營火不可的活動迷思中?

弱勢團體要被服務,老弱婦孺要被服務,那一般民眾需不需要服務?
我曾在一次意外中僥倖將命從鬼門關前救了回來
躺在病榻上的那一陣子除了病床旁的點滴吸引我之外就是每天一大早來報到的義工
(當然!護士小姐也是重點,不過不能說太多…)

他們爽朗的聲音
「吳老師,昨天睡得好嗎?今天我們有雜誌喔,還是你想要看小說…」
沉靜的病房因為他們的出現而有了生氣

簡單的推著一部書車、一個笑容以及一句有力的問候
這種服務已經足夠了,沒有預演、也沒有學長姐驗收
但卻足以讓我這個身上插滿管子的病人一整天心情開朗
沒錯!我現在會覺得隔壁街道的盆栽花朵比較起遠在他鄉的小朋友來得有成就感
我也希望能讓非服務性社團的同學知道
有心,大家都可以服務

不過,最希望看到的還是服務性社團保留傳統、跳脫窠臼、創新服務
小朋友的笑聲與掌聲並非唯一可以肯定我們努力的證明
低收入戶小朋友,不會有多餘的金錢看屬於他們的雜誌!
我們有圖書館,那就帶他們去看看吧!
當他們在看著有趣的期刊雜誌的時候,請你一定要牢牢記住大哥的話

「看看他們的臉!」

相信你會看到一雙渴望知識的眼神、專心的表情…
當他們沉浸在知識的殿堂中,你在做什麼?
停下來休息一下吧!

你有多久沒看期刊雜誌了?也請你拿一本你喜歡的書,和孩子一起坐下來
靜靜的、慢慢的、沒有干擾的度過你的閱讀時間吧!
你曾和別人分享一篇文章嗎?
現在,你有這個機會了!

服務孩子不只是「教」小朋友「讀書」!
我們更要「帶」小朋友「生活」,更希望藉此活動,大家能體會
「生命、服務、關心、感激、回饋、珍惜、成長」
 
這就是「反思服務學習」要的!
 
只要有機會,我都會去審思「我在幹什麼?」
 
帶領服務性社團只不過是我眾多工作當其中的一項
和「教學」比起來,我更沉醉於「帶領」
教條式的上課與心靈上的互動,我寧願選擇後者

我希望培養出來的是「種子們」而不是一顆大樹、一片森林

這個部落格已經算是完全開放了(對吧!其實大家都知道了)
因為我一直強調這裡的我和實際上看到的我是不一樣的
怕你們會混淆而不喜歡大肆宣傳
其實很多東西我是不太想在學校提的,因為這樣會讓你們有更大的壓力與挫折
星期二參加了一天的研討會,浪費一天的生命!
因為那個研討會裡我沒有吃到營養的東西、那裡的主廚所煮出來的菜色你們也會煮
整天的研討會,還比不上回程車內和靖婷姐90分鐘的聊天
回家的途中,我突然覺得好孤獨、好無助

我突然好懷念以前在帶學藝性社團的時候

書法社講中國書法家的故事給小學生聽
篆刻社教導孩子們中國字演變的經過
天文社的希臘神話故事
中工會的科學實驗
動漫社的漫畫教學
花藝社的押花工藝…
他們都可以勇敢的踏出那一步、都可以去嘗試不一樣的方法

你們怎麼了?

未來的「服務學習」可以說是轉機,但是反過來看也是「危機」
接得好,會開啟大家對「服務」真諦的認知,很多人會回籠
轉不好,「機構服務」比參加社團有成就感,你我都看得到社團的凋零式微
 
你怎麼經營你的社團?
你怎麼看待你在學校的第二個家?
你怎麼去面對社團的宗旨?
你怎麼去正視「服務」這兩個字?
 
你們很難得了!
在這個功利的社會裡,你們的負責、使命真的是很難得
我也不忍心再加了一堆東西到你們身上
不過,成長是需要粹煉的、是要去反省的
 
包含我,我也在反省
 
反省你們要什麼、我要什麼、這個社會要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蝸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